觀點&趨勢
PERSPECTIVES & TRENDS電話:023-63876532 18696576719
地址: 重慶市渝中區(qū)化龍橋翠湖天地SOHO 23-12
發(fā)布日期:1905-06-22 來源:
談談筆跡分析的4種技術
1 測量法
這種方法的基本特點是把字跡當作平面幾何圖形處理,各種形狀大小、距離長短、線條粗細、角度多少、弧度大小及邊緣是否整齊等都要在精確測量后形成數據,并把這些數據同其它途徑得來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,最后確定彼此之間的相關系數。比如,測量一萬個人的筆跡,根據單字高度確定性格屬內向型還是外向型。統(tǒng)計結果可能表明,單字高度以0.6cm為界線時,高于0.6cm者70%為內向型,低于0.6cm者70%為內向型。有了這些數據,就可以確定字體高度同內向型的相關系數為0.7。這種方法只有經過大量的測試后統(tǒng)計的結果才有效,但結論也大多比較淺薄。
該方法的最大優(yōu)點是可操作性強,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,結果客觀公正,易為各類人所接受,容易被引入計算機進行自動化操作。測量法在我國長期停留在襁褓之中,只在一些高等院校、專業(yè)院校中作為試驗方法存在,還遠沒有達到可在實踐中運用的成熟階段。
2特征對號法
特征對號法要求先確定千百種筆跡特征分別應作什么樣的解釋,然后根據具體的筆跡對號入座進行分析。比如,“撇”可以分為真撇、直撇、大撇、小撇和括弧撇,一般認為寫成真撇的個體個性為“性格開朗,感情豐富,熱愛生活,熱愛自然,心胸寬廣,熱烈向往未來,樂觀”。直撇個體的個性為“理智、冷靜、專注、生活趣味少,愛好不廣泛,個性受到壓抑;責任感重,孤僻內向,常犧牲娛樂而獻身于工作,為人枯燥”。
目前國內的很多筆跡分析著作都屬于這一類性質。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常常找不到可比附的特征,即有驥無圖,捉襟見肘。同一個人的筆跡應該是一個互相聯系的有機整體,而這種方法卻割裂了各種特征之間的關系,因而容易出現錯誤。但是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字跡學研究的愛好者。
3感覺感知法
這是一種典型的重態(tài)方法,即不管形狀如何,也不研究討論;不重細節(jié),單憑主觀感覺。該方法認為,拿來筆跡材料放在面前,仔細端詳時間久了就會自然產生種種主觀感受。實際上這種方法就是在利用人的直覺能力。據《史記》記載,孔子向襄子學習鼓琴演奏方法,十幾天就教一支曲子。襄子要孔子學新的曲子,孔子說:“先不要教新的曲子,這首曲子我雖會演奏它,但是還沒有理解它的內在感情?!边^了一段時間,襄子又說:“你現在已經領會了曲中的情感道理,現在可以學新的內容了”。孔子又說:“我還不知道作曲者是誰,他的為人怎么樣呢。”又過一些日子,孔子在樂曲中體會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意味,仿佛看到一個人平靜自信的登高望遠,一副胸有大志的氣概。孔子于是說:“我知道這位作曲者是什么樣的人了。他相貌黑乎乎的,身材魁偉高大,深沉而寧靜。有一種統(tǒng)治天下的氣魄,非凡不俗的情懷。由此可見,這個人除了周文王之外沒有第二個人了?!毕遄邮殖泽@,起身行禮,對孔子十分敬佩說:“這就是《文王操》啊!”。在這里,除了音樂與筆跡的差異之外,就是最生動、鮮明、具體的“感覺感知法”,也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感染、現實中的移情現象。
感覺感知法主要用在學習中國古人的書法理論,鑒賞古人、名人筆跡,在鑒賞中領會玩味,自然能夠觸類旁通。
4 形與態(tài)結合法
將測量形狀與對態(tài)的感覺感知結合起來,這種新型的方法即為形與態(tài)結合法。這種方法,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識。它適用于職業(yè)專家,如韓進對慈禧太后的筆跡進行的分析就是用的這種方法,其字體的“形”為上部不大而偏小,下部也拘謹,說明其預見力、胸懷境界均不足,對其“態(tài)”的感覺為,字體秀美,筆劃剛柔并濟,是能力強、精明的表現等。與武則天相比,個性、外表舉止有許多相似之處,但她更穩(wěn)重端莊,因而更深沉些、含蓄冷靜、言語很有份量。
從一種嚴謹的研究角度來看,這仍然不可定性定量,且靈活性大、操作困難,又不易把握;但能走上社會實踐是最大的優(yōu)點?,F在這種方法正成為筆跡學界的主導潮流,也反映了不同流派互相吸收、互相融合的趨勢。